金石堂網路書店 購物推薦 從海洋看歷史
從海洋看歷史
從海洋看歷史 評價
網友滿意度:
有人說
閱讀 是從有限的物質世界
到達無限的思想空間最快的方法
每本書都是開啟新世界的門窗
閱讀使我在新世界裡暢遊
一句句 一頁頁
各式各樣的角色人物
像我呼喚
帶領著我一起遨遊
直至最後一頁
在博客來看到
從海洋看歷史
相信這本書大家都挺面熟的
沒錯這可是超級暢銷書呀
小編我最喜歡看書了
已經練就到了
一目十行的高深功力
而#GOODS_NAME#
真的是人人稱讚的一本好書
我反覆咀嚼其字字句句
便覺得韻味非常
想把這本書推薦給你們
跟我一起進入新世界
下面有連結和折價卷
也可以加入博客來的粉絲專頁
定期都有好書推播通知唷~~~
從海洋看歷史
不漏洞拉:越南船民的故事 ![]() |
耶路撒冷三千年 ![]() |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從海洋看歷史》
從媽祖信仰的傳播與倭寇、鄭芝龍鄭成功父子,看這一千多年來東亞海域的故事
東亞海域不只有蒙古來襲與鎖國、「一口通商」,從媽祖信仰傳播之廣(東抵琉球、南達菲律賓印尼泰國)就足以證實東亞海域各地交流通商的活絡,當然這其中也將出陸權對於海洋的利用與警戒的矛盾、掙扎。
近代東亞世界的海域
1.跨越海洋的商品和情報
一七一五年的冬季,在大坂、道頓堀戎橋的淨瑠璃小屋竹本座,近松門左衛門作的「國姓爺合戰」開始上演,以鄭成功為原型的主角,擁有日本人母親的混血英雄和藤內,以比擬為清朝的「韃靼人」為對手,為了復興明朝而戰,這部作品立刻獲得街頭巷尾的廣大歡迎,相當賣座,破例演出長達十七個月。
2.產業、貿易構造的重整與國產化的進展
要說明十八世紀的東亞海域產業,就必須要留意到商品作物的生產。其背景是農業經營裡面,以核心家庭或者是再加上祖父母的四~七人程度為基本單位,在各地形成「小農社會」。小農社會的成立,在中國是十六世紀左右,在日本、朝鮮是十七世紀左右,以及在越南是十八世紀。伴隨小農社會的普及,適用於小農經營的農耕法和農業技術,透過農書或農業專家等方式傳播開來,同時剩餘勞動力也投入到家庭代工等的農家副業裡,以及日本的家制度與漢人的宗族等,家族、親戚組織也演變成適合這種型態的樣貌。其中,選擇生產棉、桑(採取生絲用的蠶飼料)、菸草、茶這樣的商品作物來作為本業的地區也逐漸增加,不是副業,在之前的時代已經成立的流通網絡,就支撐著這些生產與地域間的分工模式。
3.人口的增加與移動-叱吒南海的「華人世紀」
為十八世紀帶來特色的一大動態就是中國大陸的人口爆發,日本列島或朝鮮半島在十七世紀是人口增加的時代,但是十八世紀中葉呈現停滯的狀態,對此,中國大陸的人口從十七世紀末開始爆發,推估那個時候大約是一億五千萬人的人口,在一百年後的十八世紀末突破三億人,一七五○年左右的推估人口,日本大約三千萬人,朝鮮約七百萬人,可是清朝多達一億九千萬~兩億兩千萬人。
4.情報交流的印刷化
這個時期跨海移動的物品裡面,值得一提的是書籍。與上個世紀相比,雖然這個時代在東海上往來、進出四個「近世國家」的人或物品減少,但是書籍的流通卻相當興盛,移動的情報範圍擴大許多,清朝治下的以江南為首的各個都市,向日本或朝鮮、琉球、越南方面發信,透過海路和陸路傳播了大量的漢語情報。
這個時代漢籍的最大買主,是和清朝沒有正式邦交的日本,德川政權與各個大名的政治權力,積極地透過來到長崎的華商和唐通事收集漢籍,甚至是飢渴的程度。在日本,漢籍受容的重要特徵是民間書店發行和刻本。
5.航海信仰的「在地化」和「近代化」
這個時期的海域交流特徵也可從航海信仰的面貌及其變化觀察到,航海神的媽祖(天妃、天后)從中國大陸出發的船舶所到之處皆可看到,琉球有祈求保佑和福州之間航海安全的天妃宮,在南海的華人街媽祖信仰也很興盛,在日本列島裡面,華商在長崎興建的唐寺或唐人屋敷裡設有媽祖堂,提供給入港的華船可以把船上媽祖像暫時寄放,奉請船上媽祖前往媽祖堂的「菩薩揚」(護送媽祖隊伍),充滿了異國情緒的景象,成為十八世紀長崎的特色。
另一方面,九州的薩摩和北關東的常陸等地,日本人漁民或船員也在祭拜媽祖,薩摩的媽祖是從海上看很醒目的野間山頂上以娘媽權限為神名來祭拜。深見玄岱在一七○六年出現的「娘媽山碑記」裡面記載由於無法拯救哥哥心生悔恨而投海的媽祖遺骸漂抵岸邊,這是《天后顯聖錄》的改寫作品。
重要事件
蒙古襲來(西元1274年、1281年)
明太祖廢除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廣東廣州等三個市舶司(西元1374年)
日本南北朝結束(1392年)進入室町幕府時代
葡萄牙傳教士聖方濟?沙勿略東來麻六甲與日本(1549年抵達鹿兒島)
1565年起,西班牙陸續征服菲律賓群島
隆慶開關(西元1567年,明穆宗)
豐臣秀吉於1587年下令驅逐傳教士、施行禁教令(針對天主教)
文禄之役(西元1592年)慶長之役(西元1597年)
荷蘭成立東印度公司(1602年)
德川幕府執行鎖國(1633年)
大清入關(西元1644年)
大清入侵台灣(西元1683年)
1757年大清乾隆帝下令只保留廣州一地作為對外通商口岸
1853美國東印度公司司令佩里率四艘軍艦駛入東京灣
本書特色
稀有權威
作者介紹
編者
羽田正 (はねだ まさし)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專攻伊斯蘭建築史、近代伊斯蘭史。
監修者
小島毅(こじま つよし)
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教授,專研儒教史、陽明學、東亞王權論。
譯者介紹
張雅婷
一九八o年出生,台中人。畢業於名古屋大學國際言語文化研究科博士後期課程,喜愛閱讀及翻譯。譯作有《我的台南》、《銀幕上的新台灣》、《一個人開書店》。內容力特約譯者。
從海洋看歷史-目錄導覽說明
前言 來自《從海洋看歷史》的召喚
第Ⅰ部 開拓海疆 一二五○~一三五○年
一 時代的素描
二 ?a href="http://www.crystal168.com.tw/">月光石手珠S蚪涣鞯奈杼ū尘昂推焓?br/>
三 海商擴張海域交流的版圖--開放性的擴大
四 蒙古西征與其影響
五 商品和技術的往來--邊緣的擴大與雙向流通
第Ⅱ部 相互爭奪 一五○○~一六○○年
一 時代的素描
二 大倭寇時代--東亞貿易秩序的變動
三 海商的時代
四 多元混合的文化發展
第Ⅲ部 分棲共存 一七○○~一八○○年
一 時代的素描
二 海商和「近世國家」的分棲共存
三 交流及居留的壓縮與集中
四 跨越海洋的商品和情報
參考文獻
後記
執筆者.執筆協助者一覽表
編/譯者:張雅婷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15*21
頁數:256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簡述:
- 作者:羽田正,小島毅
追蹤
- 譯者:張雅婷
- 出版社:廣場出版
出版社追蹤
- 出版日:2017/5/4
- ISBN:9789869408844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從海洋看歷史